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隨著全國各地環境政策、治霾措施的相繼推出,以及煤轉氣、清潔能源使用的呼聲高漲,陶瓷行業的能源使用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為此,佛山市陶瓷學會將于3月28日專門主辦“陶瓷DNA大講堂之解決能源的必由之路”大講堂,邀請中國科學院高技術發展局副總工程師陳賀能作主題為“采取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陶瓷行業的新能源之路”的專題演講,就陶瓷企業如何突圍燃料瓶頸問題為企業指點迷津。
眾所周知,陶瓷行業是一個傳統行業,也是一個能源消耗大戶,燃料成本占了陶瓷生產成本的大約45%,燃料結構以化石類燃料為主,其如煤、柴油、重油、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燃料在燃燒過程中將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對地球環境產生影響。此外,隨著30年來我國建筑衛生陶瓷工業的飛速發展,窯爐燃燒的燃料消耗達到了驚人的地步,照此發展下去,不可避免的燃料枯竭問題也擺在我們的面前。
這次將要給我們講授“采取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陶瓷行業的新能源之路”的專家,中國科學院高技術發展局副總工程師陳賀能曾在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任教,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科學儀器研制中心做研究,在荷蘭FOM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并與荷蘭學者一道設計了一個專門測定高空大氣污染情況的質譜分析儀器。由于在能源科技前沿的研究方面有不少的心得體會,他將在如何做到節能減排的同時,設法把溫室氣體封存;以及開發替代能源,實現零碳排放等方面對陶瓷行業進行把脈。
陳賀能這次能來為陶瓷行業的能源問題把脈得益于佛山市科協以及佛山市陶瓷學會的促成,本來他是應佛山市科協的邀請隨中國科學院專家巡講團到佛山巡講,就化石能源的問題以及人類對替代能源的探索進行巡講,面向的對象主要是政府公務員等人員,并沒有將陶瓷行業納入其中。作為“陶瓷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佛山市陶瓷學會,從其內容中發現對陶瓷行業的能源使用有所啟迪,便專門邀請他為陶瓷行業做這場“解決能源的必由之路”的大講堂。
在了解了陶瓷行業的相關情況后,陳賀能認為,建筑陶瓷業屬于能源依賴型產業,要成為節能型和環境友好型產業,只能改燒氣,或者改用電窯爐。根據現在產業情況,后者顯然不合適。如果選擇前者,則需要有足夠的氣源,如果氣源供應成問題,建議建筑陶瓷生產企業聯合起來,嘗試利用生物質能轉變成煤氣(甲烷)解決問題,這完全有條件實現。北歐的瑞典首都就有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該城市有一個區專門將城市廚余垃圾用專用管道收集到一個處理點,用于自產甲烷氣,又送回各家庭去,這個做法很節能也很環保。
陳賀能表示,由于霧霾已經給全國各級政府和百姓上了很嚴肅的一課,現在全國各地各相關企業都在考慮煤轉氣。顯然現在需要更多的氣源,但一下子又拿不出這么多氣,于是頁巖氣開發提到日程上來了,但是我國還不掌握其開采技術,也難于一下子開采出這么多的氣,所以氣價格上漲就在情理之中。另外,企業還得鋪設輸氣管道和設備,這也需要時間和金錢,F在所說的煤改氣的氣是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而用生物質能,也是用來制造甲烷,希望這能成為陶瓷企業能源利用的一個方向。
據了解,按照目前的能源消耗速度和人口遞增的現實估算,地球上的能源資源只夠兩個世紀就要被人類耗盡,而且燃燒化石燃料等帶來的酸雨、煙霧、粉塵以及大量的溫室氣體給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這個嚴肅的課題值得我們深思。
看來,以化石類燃料為主要能源的陶瓷行業,走新能源之路將是未來的新選擇。